普通流动度灌浆料:初始流动度在 180mm - 220mm 之间,适用于对流动性要求一般的灌浆场景,如小型设备基础灌浆等。
高流动度灌浆料:初始流动度大于 220mm,能在自重作用下轻松填充复杂的缝隙和空间,常用于大型设备安装、钢结构柱脚灌浆等。
早强型灌浆料:在规定养护条件下,1 天抗压强度可达到 20MPa 以上,3 天抗压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的 70% 以上,适用于需要快速承载的工程,如紧急抢修、工期紧张的项目。
高强型灌浆料:28 天抗压强度不低于 60MPa,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,可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结构部位,如桥梁支座灌浆、重型设备基础加固等。
设备安装灌浆料:专门为各类设备安装设计,能保证设备的精准定位和稳定运行,减少设备振动带来的影响。
结构加固灌浆料: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、修补,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,如梁柱加大截面加固、墙体裂缝修补等。
防冻型灌浆料: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正常凝结硬化,且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,适用于冬季施工或寒冷地区的工程。
基层处理:清理灌浆部位的杂物、浮灰、油污等,确保基层表面平整、坚实。对于有裂缝的基层,需进行修补处理;若基层过于干燥,应提前洒水湿润,但不得有明水。
材料准备:检查灌浆料的包装是否完好,核对产品型号、生产日期等信息,确保其在保质期内。同时,准备好搅拌设备、量具、浇筑工具等。
模板安装:根据灌浆范围和设计要求安装模板,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,拼接处需密封严密,防止灌浆料泄漏。模板高度应高于灌浆面 50mm 以上。
按照产品说明书的配比要求,将灌浆料与水倒入搅拌桶中,一般水料比在 12% - 15% 之间(具体比例需根据产品型号确定)。
采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,搅拌时间通常为 3min - 5min,直至浆料均匀无结块,呈流动状态。搅拌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浆料泌水。
灌浆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力灌浆、压力灌浆等。重力灌浆时,将搅拌好的灌浆料从一侧倒入模板内,让其自行流动填充;压力灌浆则适用于复杂结构或要求较高的部位,通过压力设备将浆料压入缝隙。
灌浆过程中应连续进行,避免中途停顿,防止出现冷缝。若灌浆面积较大,可分段施工,但相邻两段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灌浆料的初凝时间。
灌浆完成后,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进行养护,防止水分过快蒸发。
养护温度应保持在 5℃以上,若环境温度较低,需采取保温措施;夏季高温时,可适当洒水降温,但要避免直接用水冲刷灌浆表面。
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 天,对于早强型灌浆料,可根据其强度增长情况适当缩短养护时间,但最短不应少于 3 天。